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一节日在1972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被发起,用以强调和保护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当然环境概念比较宽泛,其领域有大有小,而今天我们来谈一下比较常遇见的公共场合吸烟问题。我们大概都接受吸烟对人健康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会了解它对大自然的破坏。事实上,每根烟头可以将7.5升水变成致命的有毒物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来源,然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把世界变成一个大污染的烟灰缸。
关于控烟禁烟我国也正在不断努力,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城市出台了控烟条例,还有十多个城市也在研究控烟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在向“有屋顶的地方就不让抽烟”靠拢,部分室外空间也在控烟之列。
诸如此类的“共享
吸烟室”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一些城市的机场、商场、景区和街头巷尾之中。随着各地控烟政策变得愈加严格以及公众对公共场所吸烟容忍度降低,或许建立更多像吸烟室这样专门的吸烟区在未来也会成为一种趋势。那么要如何设计一个有益于环境,又可以吸引烟民们自觉前往的吸烟室呢?
办公楼吸烟区
下雨时可避雨,晴天时能遮阳,黑夜里还有光,这是想舒舒服服抽烟的人对于吸烟区的基本功能的要求。莫斯科的这一颇具艺术感的凉亭装置位于办公楼楼顶,是大楼专门设计的吸烟区。设计师选用了钢材、古木纹板和大理石作为主要材质,并在遮阳区内放置了桌椅。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有效的吸引吸烟者自觉前往,还为烟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大的减少了随地扔烟头的行为,也减小二手烟对其他人的伤害!
古木纹板构成围栏,钢制的圆顶为座位带来阴凉
夜间视角
平面图与剖面图
花园吸烟亭
瑞士一座花园中的吸烟室,吸烟的同时还能观景。建筑师意图设计一个简单的结构,使人们可以安静的坐在花园里享受吸烟的时光,同时希望应用一些丰富复杂的材质与周边的环境相呼应,并产生某种联系。建筑师想为亭子设计一个遮挡区,但又可以时不时的瞥见花园的景观并享受阳光的照耀。
于是,建筑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半透明混凝土这种材质上。这种材质十分适合吸烟亭的设计需求,它可以使周围的色彩、景观、光影甚至是活动都投射进亭子内,人坐在亭子内就能感知外面的世界。半透明的混凝土墙使亭子变得生动活泼。
随着日光的变化,半透明混凝土墙也产生由重到轻,透明到不透明的变化,在色彩上,时而多彩时而单一。它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呼吸起伏。在夜晚,墙体和板子被灯光点亮,创造出一种轻盈的纤维感。
公共空间吸烟室
谈到吸烟区域,不得不提到同为香烟消费大国的日本。日本控烟禁烟的起步在发达国家中相对较晚,且禁烟规定并不是很严厉。但是这跟很多人对日本的印象完全相反,因为日本大街上没人抽烟。
但这也是游客们所看到的表象,实际上日本道路上有很多吸烟区,写字楼里也有专门的吸烟室,各种设施、景区之内都有设立。所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日本控烟禁烟其成果是最显著有效的:他们只在这些规定的地方抽烟,其它的地方不抽。
不得不承认,吸烟场所的设立的确有助于公共场合吸烟难题的解决,而吸烟室的设计或许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前不久被爆出过雷人的室内“吸烟室”,不用离开办公室长途跋涉到吸烟区,直接在办公室内部就能让人享受吞云吐雾,可以说是非常“唯我独尊”了。长宽只有60厘米的吸烟室,比冰箱大不了多少,与其说吸烟室,还不如说是吸烟箱。箱子虽然塞不下啤酒肚,但配备倒是齐全,箱顶上装有风扇和除臭剂,烟味不会外泄。
当然,经过专业设计的吸烟室更值得被宣传。位于武藏小杉grand tree的吸烟室是由日本建筑事务所Hiroyuki Ogawa设计的,按照设计规划,整个空间并不会使用任何高科技技术来进行空气净化,而是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实现空间内零烟气的目标。
这个吸烟室主要做了两方面的特殊处理,设计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首先,我们加了一面曲面的木墙板,这使得烟气能够顺着曲面,被导入置于木墙后的风扇口。其次,我们在房间顶部还加了一个大风扇,对准地面预置烟灰缸的位置有效地吸收二手烟以及从烟灰缸中飘起的烟气。”
当然,仅仅做这些处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烟气都能被有效的排除。设计团队鼓励吸烟的顾客拿着烟,站在曲面木墙边的指定区域来完成抽烟的过程。
这样做,大部分烟气就能及时被木墙后的风扇排出。为此,设计团队在这个“指定区域”布置了整个空间里最亮的灯光,以吸引抽烟顾客的注意力。
而在整个房间的最深处,设计团队还做了雾面镜子的布置。镜子的设置是为了让只有十几平米的空间能显得更开阔,减少吸烟者压抑的感觉。而在镜子上扎小洞实现雾面的效果,则是为了让抽烟的人有一种烟雾被吸到更深处的感觉。
其实,一些公共的吸烟区常留给我们的印象是,烟雾缭绕,气味呛人,且烟味久久不能散去。这个方案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不仅为吸烟者提供了便利,更改善了吸烟室内部的空气流动条件。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还有哪些
吸烟室的设计会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吧。
办公楼
公共空间
机场
咖啡店